重點學科考核細則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考核標準 |
分值 |
學科管理 (45) |
學科建設 (20) |
1、對學科建設工作有計劃、有實施、有總結、有對策 |
|
2、學科管理制度健全,專項資金運作規范 |
|
||
3、無醫療事故發生 |
|
||
4、設有兼職秘書,負責聯絡及資料整理、查詢等工作 |
|
||
學科帶頭人情況 (15) |
1、具有研究生學歷、本科、專科學歷分別得5、3、1分; |
|
|
2、具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職稱分別得5、3分; |
|
||
3、碩士生導師 |
|
||
4、在省級學會任委員得5分;在市級學會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分別得5、3、1分;(以最高分計,不重復計分) |
|
||
醫德醫風 (10) |
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改善服務態度,廉潔行醫,無收“紅包”、拿回扣、開單提成等現象,無服務投訴; |
|
|
人才建設(25) |
整體素質 (15) |
1、結構合理,高、中、初級職稱人員比例勻稱(1:3.5:7) |
|
2、有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
|
||
3、年齡分布適中,有40歲以下副高級職稱人員 |
|
||
人才培養(10) |
1、有市級名醫或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得5分、名醫培養對象得2分 |
|
|
2、科室技術骨干每年外出進修培訓(要求專業對口,培訓時間3個月以上) |
|
||
學術水平(60) |
成果申報(5) |
經查新通過,申報立項者每項得5分 |
|
成果立項(10) |
科技局、衛生局立項(每項)分別為10、5分 |
|
|
成果鑒定(10) |
通過鑒定(每項)達國際水平、國內領先、國內先進分別為10、8、5分 |
|
|
成果獎勵(10) |
獲省科技進步(含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市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每項分別得10、8、5分 |
|
|
論文 (10) |
本學科人員首位在國內核心期刊或國外有影響的專業期刊上正式發表論文且論文字數在3000字以上,發表1篇,得10分;1500——3000字得5分;被SCI收錄者:1篇影響因子×2分;在國家級一般刊物發表論文3000字以上得5分,1500——3000字得3分 |
|
|
專著、專利 (5) |
出版一本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專著20萬字以上主編得5分、20萬字以下得3-2分。副主編依次減1分,編委依次減2分;每獲得一項國家專利首位得5分,第二位依次減1分 |
|
|
學術交流 (10) |
主辦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分別得10、5分/次,在學術會議上做專題報告的分別得5、3分/次 |
|
|
技術水平(60) |
專業水平(20) |
年度內開展本專業新技術、新項目3項以上并推廣應用 |
|
經濟效益(10) |
年平均病床使用率≥90%,門診人次每年增長5%以上 |
|
|
認可度(10) |
省級特色專科、重點專業10分;市級首批重點學科5分 |
|
|
學科優勢(20) |
學科專業特色優勢明顯,在市內享有聲譽 |
|
|
保障條件(10) |
|
科室對涉及學科發展的項目有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舉措 |
|
注:省級特色專科170分以上為合格;市級名科160分以上為合格;
院級重點學科150分以上為合格